国外学校怎么知道学生信息?
看到很多人回答,但都没有说到根本上。我来讲讲美国大学招生的内部流程吧(以Top50为例) 先放结论 再讲具体 结论: 一个学生的申请过程一般是这样(按时间排序): 在某个时间点,比如12.1,所有学校的系统里都会显示出这个申请人的所有历史轨迹,即从很早以前的SAT/ACT成绩、GPA分数、年级排名及班级人数、每门课程的成绩、是否有AP和IB等先修学分、过往的课外活动及奖项、夏校经历、文书、申请情况(是否加EA/ED,各申请了哪些项目)等等。
所有的信息都是透明的,都可以查到。当然查不到的部分,例如过去没有注册的AP或者IB科目以及没有参加的课外活动,是没有办法作假的。 那么有人会问了,如果申请人某门功课考了满分,但这个分数在没有加上任何先修学分的条件下是达不到申请该项目的标准的,那不就有造假嫌疑了吗?答案是没有任何嫌疑的,因为该申请人肯定会收到拒信,而拒信里面会有说明(一般很官方的话是说你不符合我们项目的录取标准,但是你很优秀云云),而且学校也会知道该学生曾经考出了这么高的分数。所以不存在造假的可能性。
再讲具体 上面所说的“申请过程”其实只是指申请的过程,但真正的招生录取是在一个由上至下的层层筛选的过程中完成的。
以上所述的申请者的各类信息都是放在Application System里的,只有通过了这一关(绝大多数名校都是电子申请,只有少数像哥大和宾大还是采用纸质申请材料),才能进入到招生人员的筛选环节。
一般来说,招生办公室会有EFA(Enrollment Finance & Administration,负责财务预算和招生名额分配)、DEA(Director of Enrollmnet and Admissions,直接负责录取)和一个或多个AD(Assistant Director,协助Deans进行录取工作)。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查看申请者资料,进行预筛选。
在浏览了成百上千份申请表后,他们会把认为符合条件的申请者的资料打印出来,递交到相应系部的招生委员会讨论。 每个系部都有一个以上的advisory committee,一般是系里教授们自己成立的,目的是对系部招生情况提供建议,比如今年收多少学生比较合适,各个条件优缺点的比例如何平衡等等。这些教授们一般会先阅读申请材料,然后参加final interview,最后决定是否发出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