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学校课程设置的区别?
我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浅谈一下我国小学和中学的科目设置和课程安排。 首先明确一点,无论哪个国家,基础教育阶段(K12)的科目设置都是围绕学科本身的逻辑展开的。
了解一门学科的逻辑是什么,对理解这门学科的意义不言而喻。对于非本国人来说,了解一门学科是从熟悉它的逻辑开始的。 所以,如果题主希望了解我国中小学科目的安排,那么最好先了解一下我国义务教育(K12)的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包括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英语。
这些学科按性质可以大致分为文科与理科。其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被归为理科,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定律比较多;语文字词句篇、历史时间事件、地理区域气候风物属于文科,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相对不高。 但是,目前很多省份推行选课走班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更感兴趣或更适合自己的学科去深入学习,所以,科目设置的边界没有之前那么清晰了。
除了主要科目外,每个学科还有相应的副科,一般包括政治、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视具体学校、地区而定。 接下来,简单介绍下上述科目各自的学习内容。
语文:这个无需多说,主要学习语言(普通话)和文字(简体中文),阅读、作文。
数学: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形(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四边形)、运算(四则混合、分数、百分比)和公式定理(整体意识、函数、三角形、圆)为主。
英语:字母、发音、单词、句子、语法、日常对话。
物理:力、运动、声、光、电、磁、核能……学得好好的,怎么到了高中就“玄学了”呢!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颜色反应、沉淀反应等)、元素及其化合物(氧化物、氢化物等)、化学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
生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新陈代谢、生殖发育、遗传变异……
历史:中国历史(先秦、汉唐、宋元明清)和世界历史(古代、近代、现代)重要事件及影响。
地理:地球与地图(经纬线、地形图)、人文地理(人口、城市)和水文地质(河流、湖泊)。
政治:经济制度(计划、市场)、国际社会(国际法、联合国)和个人生活(人身权、财产权)。
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应用。音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歌曲编制、声乐技能。
体育:篮球、足球、排球、跳绳、仰卧起坐、引体向上、跑步。美术:基本功训练(色彩、速写、素描)和鉴赏。
最后,再来说说大家比较关心的高考考试科目。 目前,我国的高考制度是3+2+1,语数外三门主科,每门150分,满分450分,物理历史必选一门,算100分,剩下四门选考两门,各100分,剩下四门高二会考已经通过,高三不需要再花费精力。
2017年后,各省陆续实行新高考改革方案,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参加考试,但必须满足高校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