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早期移民美国的原因?
因为穷。 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华人去美国是相对容易的。 当时国内局势动荡不安,民智未开,清政府腐败无能,又正值庚子国难,义和团攻打使馆,为了自保,很多华侨纷纷离开家乡到外面谋生。
他们之中很多人原本就有出国淘金的经历,因此对于海外世界的认识还是比较深刻。再加上华工的存在使得他们更容易找到工作,于是他们选择了距离中国最近的美国。 至于去了以后能不能得到好工作,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为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任何一个种族的人到了那里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块天地。所以虽然华裔在美国是个少数民族(1860年,美国华人人口约为35万左右),但凭借勤奋、节俭与善于理财的美德,他们还是很快就站稳了脚跟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当然,作为最早过去的那些人,他们的后代在20世纪初又遇到了一次危机——排华运动。 19世纪中期,美国西部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而当时中国人就肩负着“苦力”的身份被大批量地输入美国。
由于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华人劳动力价格低廉,受到歧视,而且没有权利,所以经常被诬陷打人、抢劫等等,受到白人的追打。
这时期华工所受的压迫比他们在老家所受的折磨还要厉害,很多人都想回到自己的故乡。然而回国的旅途充满艰险,很多人中途病倒、饿死或者被西方海盗掠夺钱财。 1882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限制中国人的移民和美国公民与华人通婚,导致过去一直比较自由的华人移民之路出现了法律上的瓶颈,许多人因此而滞留国外,成为外籍劳工。
直到1943年,美国承认了华人和日本人一样属于亚洲人种,《排华法案》才就此废除。 不过,经过这么一出惨剧,美国的华商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美裔华人。这群人在美国出生长大,说的第一语言是英语,完全融入美国社会,成为了新一代的“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