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hr招留学生的时候看什么?
肯定是看学生的学校的,因为学校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一个学校如果生源质量很差,那么只能说这个学校综合实力也很差; 但学校只是一个门槛,并不能决定一切! 比如说王阳明的母校余姚中学,在国内名气其实一般般,但是在德国那可是出了名的难考,能考上余姚的人家基本上也是当地最优秀的人才了(虽然王阳明先生当时考中进士只排第七)。所以余姚的毕业生在德就业认可度还是很高的。 再比如,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兴起时很多著名的民办学校,像西湖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由于起步高,学校重视,实力也不错,这些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很高,口碑很好,用人单位也比较认可。 所以国内HR招聘时会不会先看学生是否是985/211,是否是名校?当然会! 但是如果你不是这些学校毕业的,也不要气馁,有很多机会还是在你的面前! 因为企业用人是有侧重的,有些企业需要员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那么这种对企业素质要求很高的行业,就会比较青睐名校生,因为名校生具有相对高的理论基础;而有的企业更需要员工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这类工作往往对学历的要求会放宽一些,毕竟研究生乃至博士毕业再学习一个专业技能也不是难事,况且本科的时候有不少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到两个专业技能了。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唯学历论”!
其次,国内的HR招聘时还会看学生的专业是否匹配。 虽然说条条大陆通罗马,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岗位描述语言都是比较狭义的,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做财务的工作大概率是不行的,除非你精通编程,用程序完成所有的财务工作!不然即使进去了也会很麻烦。 所以说专业的匹配很重要!否则学了半天发现没用,那可不是白学了吗?(当然,不排除有个别奇葩老板要招个财务总监来学学编程,那可真是走运了)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的,比如有些人学经济想进四大,学管理想进外企,说实话我不太赞同,因为这些目标院校和专业设置太过明确,太“专一”,一旦进入面试,很容易给面试官一种“这人都干什么了?天天就是会计审计税务吗?什么别的也不会嘛?”的感觉,这样反而不利。 我建议是广撒网,多捞鱼,广泛投递,多投简历,反正简历又不要钱,只要有可能就递上一章,说不定就有惊奇的收获呢?
当然,如果你已经有目标了,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那你就围绕目标好好准备,精心准备,让你的简历又能脱颖而出! (当然,如果能有一个好的推荐信那就更好了,推荐信虽然有的时候比成绩单管用,但是一定要找靠谱的人给你写推荐信哦!千万不要找不常见面只是偶尔联系的朋友,甚至网上认识的所谓的大牛写推荐信啊!不然可能真会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