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几年?
我是2017年从陆本申请到的MIT,读的是EE专业。当年也是春天拿到offer的,但是到9月份才去,所以算是早了两年吧 我的情况可能比较特殊,因为当时拿到了EA(早期行动)的奖学金,这个奖学金是免学费的,但是有3600美刀/年的生活补助,而且只要在EA期间完成申请,无论是否被录取,都会发放给申请人。由于我申请的专业是CS,又是大陆本科背景,所以在那个“非升即走”的时代,被录的几率微乎甚微。于是我就选择了去UIUC(我申请的时候UIUC还没有扩招,中国学生也不是很多)。
到了UIUC以后,因为觉得氛围一般,而且周围中国学生太多(只有两个系的中国学生很少,一个就是CS,另一个是我申请的Electrical Engineering),于是在第二个学期转学去了CMU。在CMU待了一年多之后,觉得CMU的DLP项目更适合我,就在第二年又申请了这个项目。在提交申请材料的时候,我同时收到两所学校的录取。由于CMU是在第二年春季开学,而MIT是秋季,所以选了CMU。 在CMU的DLP项目里呆了一年,感觉这个项目太水了,跟本校的工科硕士差不多。加上我对CMU的校园也不喜欢(我觉得一所大学如果建在两座山之间,中间还隔着一条河,那就不是一个好大学。),决定转学到MIT。
这时候我已经申请了H-1B签证,但是由于签证的办理需要时间,估计到我入学的时候才能办完,所以就先飞到了波士顿。到学校后,学校给我发了封邮件,问我要不要先办学签。我当时脑子一热就办了学签,结果后来证明这是最愚蠢的决定! 因为在我申请H-1B的时候,我工作的地方已经倒闭了……
我只好辗转找到了另外一家IT公司,花了一千块办理了一份假的工作证明和工资单。当我拿着这份假的材料去签证面试的时候,碰巧遇到了一位从中国来的面试官,他直接问我是不是来上大学的,我说是的,然后他就让我走了……
到了MIT以后,学校给了我两年的OPT,也就是说我可以边上大学,边找工作。果然如我所料,第二年暑假我就找到了工作,签了career fair上的一个大公司。工作签办起来也比较顺利。
总结一下:如果你打算读PhD,那建议你早点去,因为早去就有机会选到好的导师。如果你像我去MIT读书是为了拿绿卡,那你最好先找好出路,因为MIT是没有国际生实习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