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怎么到日本的?
芥末(わたなべ)一词起源于中国,出现在奈良时代(公元710年至794年)的文献中,当时的日本从中国进口蔬菜种子进行培育种植,其中就包括芥菜。 据考证,明治维新前,日本人食用芥菜的方法有两种,一种类似包菜,将芥菜包裹在叶片里炖熟后食用;另一种则像我们现在吃芥菜的方法,切成细丝加入生抽、醋和糖调成酱汁拌着吃。但无论是哪种吃法,芥菜都是一道点缀菜的配角。直到明治时期,在日本的市场上才开始出现用芥菜汁发酵制成的黄色芥末。
随着与西方交流的加深,日本人在明治末年第一次从国外引进了芥辣酱,即我们今天吃的芥末。不过在当时,这进口的芥辣酱也是贵得离谱的上层社会专享品。 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造成强烈地震,导致位于东京的日本植物研究所及所有作物全部被毁,为了拯救因严重地震而受损的国家经济,日本政府才将目光投向了芥末。当时他们派遣研究人员前往美国学习芥末的栽培方法和制作技术,并在战后进行大规模传播推广,从而改变了日本人以前对芥末的认识,让芥末从此走上了主角之路。 现在,日本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芥末消费国之一。除了作为配菜之外,他们还喜欢用芥末腌制海鲜,或者用芥末酱油蘸点生吃鱼肉,此外还有芥末沙拉和芥末咖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