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难吗?

郜子煜郜子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是2017年毕业的,学的是会计专业。 首先说一下我的学校,我的母校是河北的一所普通二本学校,学校名气不大。我在学校的成绩不算太好,本科的时候没拿到奖学金(不是学霸)。

由于高考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所以大学四年心里一直有些遗憾。因此决定考研来弥补以前的缺憾。 我是在大四开始准备考研的,当时在纠结于是否出国还是就业的问题上很久,最终因为国外费用太高而且担心自己的英语能力,所以选择了国内考研。 因为自己本科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所以在备考的时候压力很大,特别害怕自己考不上。好在最后结果不错,我被天津一所211学校录取了。

虽然最终结果完美,但是我记忆最深的却是在备考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真的仿佛如履薄冰,每天如同行走在刀尖之上。 先说一下我考的科目以及分数吧!供学弟学妹们参考。我考的是数三、英一、政治和会计专硕。数学分数136分,英语85分,政治73分,专业课122分,总分416分。 接下来我想具体谈一下各个科目的复习经验。

①关于数学,我报了张宇的班,跟着他一步步学习,从基础到强化再到后期的冲刺,数学的学习不可中断。数学需要大量做题,我在暑假之前做了很多习题集,比如《汤家凤1800题》、《李永乐复习全书》和李正元的《终极预测8套卷》等。寒假我还做了一下历年真题,真题我买了李正元的正版(很贵,但答案很详细),也刷了李林的六套卷,都只刷了一遍。

三月到五月,我主要的学习任务是认真刷真题(1987-2016年的),每一年我都刷了两遍,并且把错题汇总起来;同时我也买了张宇的《真题大全解》,每年从九月开始,每天都做一做历年的真题,一直到考前。十一月份,我开始刷李林的模拟卷,李林的五套卷、四套卷我都买了,也都刷完了。十二月的时候,我主要看自己在前期学习中做错的题目,将错题集进行复盘。

②关于英语,我的底子比较好,所以考研英语准备的比较轻松。我五月份开始背单词,每天背五百个,持续到现在(已经背了七千多单词);六月份开始练作文,我每天一篇小作文一篇大作文,并自己改试卷;七月份我做了十年内的完型填空和新题型,并逐句翻译阅读文章;八月份我刷完了十年前后的真题,并且二刷完型和阅读;九月份开始每天一篇外刊精读;十月份我做了两篇作文预测(王江涛和刘晓艳的);十一月每天坚持一篇听力模仿;十二月份我主要看自己整理的真题中不认识的单词,并且二刷了自己的写作范文。

③关于政治,我从九月份开始复习政治,大概每天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买了很多老师的模拟卷,肖秀荣、徐涛、腿姐等,我都是买来就做,然后关注肖大大和涛涛的微博,经常查看有关时政的信息。

后知安后知安优质答主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教育部独家获悉的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国博士生教育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19年8月,全国普通高校共计在学博士生41.91万人、在学硕士生175.78万人;2017-2018年,在学研究生培养规模增长3.3万人,其中博士生增长2万人。

从绝对增幅看,虽然在学博士生人数增长高于硕士生,但受基数影响,从同期培养规模的增幅看,两者基本相当。这表明当前博士生教育的发展与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优化的战略需要是契合的,博士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名副其实的高端增长极。

然而,在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博士生培养质量逐渐得到社会质疑。2019年6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赵沁平在会上直言,虽然从总体上看,有质量的博士生和博士论文数量在增加,但“整体的培养质量下降,低水平和没有创新的博士论文也在增多”。

“博士毕业人数越来越多,但整体质量却并没有随着人数的增长而提升,反而在下降”这是目前学界和业界普遍的质疑。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陆国栋此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我国学位制度自1981年实施以来,经历了四次大的调整,学位授权点从1981年试点时的88个博士点,增加的2017年的4834个博士点,增长了54倍。学位获得人数也由1982年的183人增加到2017年的59516人,增长了300多倍,年增长率达12.7%,培养规模世界第一。

近年来,随着新工科热潮兴起,以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升,高校工程博士的招生人数也在不断上升,其在博士教育中的“体量”越来越大,其培养质量也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根据《中国工程博士教育发展报告(2018)》,2015-2017年间,有工程博站机构的高校招生人数为2956人,占全国博士招生人数的3.71%。2017年,有工程博站机构的高校招生人数为1122人,占全国博士招生人数的3.89%,比2015年增长1.18%。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