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本科没有什么专业?
没有学不到的东西,只有不想学的人。 之前写过类似答案,正好拿来改一改给楼主参考(已经授权给知乎日报) 在UW-Madison念书的时候,我和室友曾经讨论过“什么专业最难学”这个问题;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还专门列了一个难学专业的Top List(嗯...虽然最后没用到)。
从结果来看,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一个专业最难学——只有你觉得很难学的专业”。 比如说,我们觉得数学很难学,但是很多文科专业的同学会觉得数学很容易;反过来也一样,有一部分理科生也会觉得数学极其困难。 这个结论很奇怪吗?其实也不尽然,因为人是有“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的。举个例子,比如有人问“这个咖啡好喝吗?”,可能你只会说“唉?我不是在喝咖啡吗?!怎么是在回答问题呢?” 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会不自觉地帮我们把问题和答案归类,以便于快速做出反应。当一个问题太复杂或者需要太多信息才能回答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偷懒,只给一个简单的答案——“太难/容易”来表示“这个问题我答不了/那个问题我知道”。
所以,当我们问“哪个专业最难学”时;不同的人由于基础、兴趣等因素的不同,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 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办法得到一个最准确的“最难学专业top list"了呢?也不是。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 先列出所有专业,然后收集每个专业里每一个学生的困惑和难题,最后汇总分析这些困惑和难题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专业——那些出现频率最高的专业,就是最难学的专业了。 这种方法比较靠谱,也更容易操作。比如说,以我在UW-Madison本科期间就读的计算机学院为例,就有超过50个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分支,而每个分支又都要学习若干门课程。这样,我们就把整个学院的课程列表都找出来,然后在每门课的Pages(作业与成绩系统)里搜索关键词“challenges"(挑战)或“problems"(问题),看学生在这门课上遇到了哪些挑战或问题。
当然,有些问题是很普遍的,比如说不适应美国大学的教学制度或者课堂规模太大等等。这些问题虽然重要,但并不影响我们对专业学习难度的评定 (毕竟,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因为个体差异而不是专业本身的问题)。所以,在统计的时候把这些漏洞筛除,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专业难度排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