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是库区移民孙子是吗?
游格最佳答案
1、水库移民,是为了建设水利设施(主要是大型水库),把水患地区的居民迁移到无水患的地区,让原土地纳入水利工程体系而进行的人口迁徙。 2、我国最早的水库移民始于2500多年前的蜀守李冰修筑都江堰时,他采取“深淘滩”和“低作堰”的原则,对成都平原进行了改造,使那里“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3、近代以后,由于黄河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河床抬高,泥沙量增加,形成了著名的“黄泛区”,很多地区需要水患治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投资兴建的著名的大型水库有:长江上的荆江分洪工程、三峡大坝工程;黄河上的三门峡大坝工程、小浪底工程;嫩江上的敖汉旗水库等。这些工程不仅淹没了大片良田,还迫使当地人口迁往他处。
4、20世纪70年代后,出于防洪、供水和安全考虑,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始兴建蓄水量巨大、占地规模巨大的水库。这其中就包括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三峡大坝建成后,将会淹没土地336平方公里,涉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秭归县、兴山县和部分湖南省地界,搬迁人口约80万。
昝燕优质答主库区移民,有以下几种情况:1、农村移民,从原来的农村迁到新的农村,如本省这个县移民到这个省另一个县。2、就地后靠,还是在原来的大库区内,离开原来的房子,到新的地点建房居住。3、外迁,主要指由农村迁到外地城市,如西南地区的农民移民到上海。
1951年至1958年,为新中国成立后水库移民的前期。这一阶段建设的水库工程,主要是以发电为主的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如1958年10月建成的大伙房水库,是新中国第一个建成且装机发电的大型水库,淹没土地286平方千米,搬迁38 239人。水库移民基本以集中安置为主,安置地区多在本地和邻近地区,移民安置人口11 954人。
1959年至1985年,为水库移民的重点时期,主要建成了著名的“三江四湖十三河”上的骨干工程。这一阶段水库的库容占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建水库总量的67%,搬迁安置移民占总量的80%。其中著名的有葛洲坝、新安江、丹江口、密云水库、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在三峡移民之前,三门峡水库是世界上一次淹没耕地面积最多、移民任务最繁重的水利工程,共搬迁安置库区移民40余万人。这一时期受“大跃进”和“左”的思想影响,移民安置工作“有方案,无规划”,急于移民和工程上马,对移民工程投资不足,补偿标准偏低,安置质量较差,不少工程未实行专业扶持,建房补助标准也普遍偏低,结果导致返迁人口较多,这一时期的移民安置,存在不少遗留问题。
1986年至今,为水库移民后期阶段,主要建设了小浪底、二滩、万家寨、小浪底等一批特大型水库。这一阶段的移民安置,注重保护和改善水库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以工业项目为依托,以安置移民就业为主要内容,逐步实现了库区开发、以土安置、以水富民、安稳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