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双非有哪些专业?
目前,北京有86所本科高校(不含军队院校),其中20所高校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什么是“双非”学校呢?非211、985大学,就是“双非学校”了。 在所有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北京有7所大学入选。由于都是重点大学,因此这些学校的绝大多数专业都不是“双非专业”! 只有7所学校部分学科不是“双一流”建设学科,在这些学校里,有些学校的个别专业并不是“双一流”建设学科,而这些专业所在的学院大多都拥有研究生院(部),因此这些学院的多数专业是“双一流”建设学科,不过,那些不建研究生院的院系,往往是“双非”专业了;
在北京还有相当一部分省属高校也不是“双一流”建设高校,这些大学的所有学科专业,基本都是“双非”专业。 以下列表中的13所大学,除了首都医科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之外,其他学校的绝大多数本科专业都不是“双一流”建设学科。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农学院、北京印刷学院这4所大学,因为实力一般,名气不大,经常被合称“四非”或“四本”。 这6所大学都属于北京市属普通高校,绝大部分专业均为“双非”专业。唯一不是“双非”专业的两所高校,分别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首都中医药大学。
北京高校以高水平著称,即使在双非院校,仍然有很值得报考的专业,首都师范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统计学,北京工商大学的轻工技术与工程,北京建筑大学的土木与工程学科,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的车辆工程都是不错的选择。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始建于1954年,是一所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领域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是北京市重点投入建设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以师范类为主要特色,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共有9个学科门类,59个本科专业,各类学生3万余人。
首都师范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是北京市重点学科,2017年双一流建设学科,全国排名第17位。应用统计学是中央与北京市共建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全国排名第17位。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是以商科和轻工为特色的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学校现有43个本科专业、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有10个学科进入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
北京工商大学最出名的轻工技术与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央与北京市特色重点学科、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7年全国排名第4位。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办学历史可溯源至1907年的京师高级工业学堂,1982年被确定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批有权授予学士学位的高校。是一所培养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工程师、建筑师、规划师、管理师,以及其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
学校的土木工程入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7年全国排名第14位。建筑学入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全国排名第18位。城乡规划学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建筑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17年均被列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是一所以工学、管理学为主,文学、经济学、艺术学和教育学等多科性协调发展,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举办高等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院下设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系、国际经贸与管理学院、影视与艺术设计系、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基础课部等5个系部,同时设有独立的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设有车辆工程、机械工程、财务管理等41个专业,2017年开设145个教学班,共有6000余名学生。学院设有9个教学系部,2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及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教学实践单位。
车辆工程是国家和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017年全国排名第92位。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创建于2005年,是经国家教育部第一批确认的高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北京市的一所具有国家计划内招生资格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总占地面积29.6万平方米,现有教学仪器和设施能满足教学需要。设有通信、信息、管理3个二级学院和基础部、体育部,涵盖电信、网院、信工、信息工程、经管、财会等学科专业,2017年学校共有8个教学院(部),43个专业及方向,共有72个教学班,学生总数达5303人。
数字媒体技术是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2017年全国排名第110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7年全国排名第14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