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生怎么在中国读大学?
这个问题我几乎要倒背如流了,因为去年做了很多类似的咨询。 首先,你要了解几个概念:
1、中外合作院校(简称“中外合作”):一般由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和当地政府合建,属于民办性质,但是经费来自国家拨款。代表学校是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这类学校的招生代码跟本部是一致的,录取批次也是一样的,只是学费贵一些,每年20000元左右。
2、外国大学分校/校区:这个名词比较模糊,我说的是指正规海外高校在国内的直属机构,这些学校往往以“分校区”或者“校区”命名,例如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等。这些机构的招生代码不是独立的,一般在6位数,录取时放在本科提前批B段,比中外合作低一个批次。
3、境外办学项目:有些国外名校为了扩大影响力,与中国高校合作,设立短期课程,类似国内研修班,不发放毕业证而发给结业证。由于这些项目是国外著名学府的官方项目,因此非常受认可,对于申请国外名校硕士有很大优势。
4、独立院校:这个是以前的身份,现在基本上消失了。以前指的是没有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单纯用国外高校品牌做宣传的民办学校,比如西悉尼学院(西悉尼大学的独立学院)和河北联合学院(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培养)。这些学校通常收费很高,但是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5、私立院校:这个概念就宽泛了,所有非公立性质的院校都可以算在其中。除了前面说的三种正规学校之外,还有电大、函授等学历形式也归在私立院校里面。 说完了概念,接下来告诉你如何实现。一般来说有四种途径:
1、高考后直接填报中外合作的志愿表;
2、高考后先填报本地学校的志愿表,然后参加该学校组织的面试,通过者读该校的中外合作专业;
3、高考后先填报外省学校的志愿表,然后再联系学校看可否转过来就读;
4、参加高考后的自主招生,部分学校的部分专业有提前招生的条件,这种一般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拿到一定的降分优惠。 这个要看各个省份的政策,有的省份允许学生以低于正常录取分数被学校录取,这样的学校一般是对口支援西部大开发的高校,例如今年重庆有个区县只招一个人,结果只有一人达线,所以这种机会是很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