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专业好不好?

裘屹屹裘屹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引用一段百度百科里对于“人文”的定义: 中文里的人文,一词来源于《礼记·中庸》里的“人性本善”一说;英文里的人文(Humanities),则由拉丁文中的“humanus”而来——这个词在拉丁文中意为“给人带来幸福的”。所以,无论是中文还是英语的人文学,其核心意思都是指与“人”(Mankind)有关的一切:人的本质、人的生活、人的生存状态、人的各种可能性等等。 而要讨论人文专业的“好”与“坏”,就需要对这些“与人相关”的问题进行划分和界定。

我这里所讨论的“人文”,主要是基于上面对“人文”定义的分类。我将它们概括为三类问题:

第一是关于“人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研究人在世界中的位置,包括哲学、神学、人类学以及部分社会学等专业;

第二是关于“人的存在方式”——主要包括语言、文学、历史、艺术等诸多专业,主要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

第三是关于“人与社会”的问题——这包含了许多与社会学专业相关的议题,如贫富分化、失业问题、暴力犯罪等。虽然这类问题似乎属于社会学范畴,但许多高校开设的社会学专业,更偏重于研究中国社会,因此在这里将其归入人文学科。

当然,上述分类只是我的初步设想,不同学者对“人文”的研究或许会有不同的侧重。不过,无论具体研究问题如何,所有人文学科都应当具有下列特点:

1. 人文学者关注人类、关怀人生。尽管对人生的理解可能由于学派背景而有所差异(如佛教提倡“无为”,道家在强调“养生”的同时批评儒家过于执著于“入世”,而大多数西方哲学家则倾向于把“人”作为理性动物来看待),但是对人之为人的尊重却是人文学科最重要的基础。

2. 人文学者倡导道德理性。尽管对于什么是“道德”,哲学史上一直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观点(伦理学上所说的“德性”并不是指道德伦理,而是指品性或人格魅力),但是人文学者往往都认可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性”的概念,认为人是理性动物,拥有理性的灵魂,因此也应该以理性来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3. 人文学者追求真善美。尽管对于什么是“真”“善”“美”的理解因人而异,但是人文学者总是在尝试寻找真理、正义和美德,并尽可能把这些价值体现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

4. 人文学者探索人类可能性。尽管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人生观,但是人文学者总会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思考人类的可能生活、可能的命运。 在确立上述标准之后,我们就能评判一种专业到底是“好”还是“坏”了:如果一个专业能在培养人才的时候满足上述大部分要求,它就是一门好的大学专业;反之,就是一个坏的大学专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