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型研究生绩点重要吗?
作为一个在牛津大学混了两年,拿到了两个math with statistic硕士学位的学渣,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的。 首先,牛津本科是不算GPA的(UCL也是这样),只算每个课程的考试成绩。所以如果你能在硕士阶段刷到很高的GPA的话,对申请PHD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牛津,UCL这种学校,更看重这个成绩)。 但是!
1. GPA不能保证你能拿到offer。举个例子,我有两个同学,都是本科985,成绩相当好(GPA大概3.7/4.0,雅思7+),一个去了牛津读统计,另一个去了UCL读金数。但是读了两年后,他们的成绩都很差,几乎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GPA低于2.0,在牛津是会被退学的)。最后他们只能重新申请,以低分换到了一个不太好的学校的offer,从名校瞬间沦为二流学校,真的是惨不忍睹。。。 所以结论就是,GPA能帮你拿到申请的入场券,但是能不能完成这门课并且得到高分完全是你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方法决定的。千万不要抱有“有了GPA就稳了”这样的想法,否则你会死的很惨。
2. GPA高的课程不代表你学习了就一定会考很高。以本人在牛津的经历来讲,有些教授会给到你很高的分数,即使你的答案错得一塌糊涂或者根本没谈出什么深奥的理论。例如我在第二个MSc的时候,有门课要交两个project,我其中一个写了100多页,内容详实,逻辑严密,结果评分只有8/10;而另一个同学的论文只有60多页,内容浅显,漏洞百出,却拿了满分。所以如果光看GPA可能没什么意义,最好问问之前的学长学姐或者看看往年试卷和给分情况。另外,虽然英国美国等大部分国家都采用10分制,但是在这些国家的高校里,也有存在6分制的评分标准。比如我之前在读的LSE一些课程是6分制,如果拿到6分相当于国内标准的100分,这意味着GPA相同的情况下,6分制更容易拿高分。如果看到某位同学的成绩单上全是6/6/6,也不要觉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