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马穿衣几大怪?
澳洲赛马文化,和我国大相径庭。赛马在澳洲属于大众体育娱乐项目之一,每年观众可达上千万。和港真、浪琴等品牌赞助国内赛马一样,澳洲很多汽车品牌都会赞助当地赛马,比如丰田,捷豹,福特等等 参赛的马匹来自各地,一般由骑师自己选择合适的马匹进行报名,参加不同等级的比赛。比赛获胜者除了有奖品外,还会得到俱乐部颁发的奖杯以资鼓励。
但是!澳洲赛马没有中国“一马跑百千里”的威武雄壮,也没有好莱坞“极速风流”的气魄磅礴。这里赛马的赛场很小,马儿们比赛时的速度也就70公里/时以下。如果不出意外,一般的赛车手都可以轻松驾驭。但速度不快,也就意味着马术技巧就不那么重要,所以你看现场有很多身穿T恤短裤就上台参赛的“业余选手”。
虽然赛马是一项集体主义竞技运动,但为了安全,每个赛道旁都设有过道以分隔开看台上的观众。所以在观赛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被喷子们误伤。 至于穿什么去观看比赛全凭个人喜好。西装革履固然得体,要是穿得乱七八糟也没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对(毕竟都是“业余选手”)。当然,如果打算在赛后与骑师和赛马合影的话,还是尽量正装出席,毕竟大家都是绅士嘛~~
马脖子上套个麻袋
在澳大利亚,套袋是给马使用的防护用具。这种套袋是由帆布或马裤呢缝制而成的一种类似于披风的长方形袋。把袋子的一角翻过来,用两根裤带扣在一起,再用同样的方法把袋子的另一角扣上,使袋子的边缘形成一个颈圈套在马脖子上。袋子的前部,恰好保护住马头。
套袋用处很多。在牧马人住的家畜棚、帐篷或活动房屋内,由于没有充足的马厩,无法给马遮挡风雨,只能将马系在这些建筑物的外面,所以要用套袋来防护马不受冷。
此外,有的牧马人在喂给幼驹食用牛奶时,也给马驹兜上套袋,以防沾污了它脖子上的绒毛。还有的牧马人赶着群马在草原上牧放时,也给马披上套袋,让它带上宿营时的全部家当。在澳大利亚牧区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马脖子上套着个“麻袋”在草原上遛弯。
澳洲鞍像只布袋
在澳大利亚牧区,马鞍的形制成圆形袋形。这种马鞍,由一块帆布或毯子缝制成马鞍床,再在床面上缝上两根纵向的宽背布带,马镫绳便分别拴在两根背带的前方。两根背带的后方分别有两条裤带似的绊绳,用来扎紧马鞍。还有的在两根背带下方,加缝上一块稍大的横座板。这种马鞍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座上澳洲马鞍垫。
澳洲马鞍垫由多层帆布和毛毯做成,下面是一块厚实的长垫圈,往前突出一块方板,作为骑手的座垫。再前面是一个半球形的拱状瘤包。瘤包往前伸出一根粗绳,用来捆扎坐垫。这种马鞍垫,只能作为辅鞍。单独使用澳洲鞍时,鞍座比较简易和简便,主要是用来骑马放牧羊群和牛群。
马颊带“眼镜”和“胡子”
驾辕时,马嘴要套上笼头。当马驾车行走过程中,由于辕杆不停摆动,影响驾辕马头部活动,故而要给驾辕马装上护颊。
澳洲地区人们给马使用的护颊形式很奇特,由木质或铁质材料制成三棱棒形,然后用皮带固定在马口两侧,形状颇象中国人戴的“眼镜”。这种护颊既保护了马颊,又固定了笼头,保证了驾辕马的正常活动。
澳洲马的尾毛和髭须常常被人为地加长。在牛仔表演中经常可以看到被驯养的表演马胡须很长,有的象人的络腮胡子,有的像扎起的辫子。牛仔们对有棱角的胡须非常喜爱,认为可以凭此判断马的脾气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