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授课型硕士如何搞研究?
谢邀!作为在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上常年位列前十的顶级名校,帝国理工的授课型硕士其实是非常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以及对于课程的独立思考的。 很多小伙伴们反映在IC读硕会有一些“不适应”,这主要是因为从本科到硕士阶段的教育模式不同所导致的。在本科阶段大多数小伙伴都是被培养成研究型的学生,所以很容易在刚步入硕士时期对授课型硕士的课程设置产生一些疑惑甚至排斥。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无论是授课型硕士还是研究型硕士最终都目的是为了培养出学术能力强且具有独立思维的高素质人才。那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一开始就采取授课型硕士的研究方法,而一定要本科生先做大量科研后再转换过来呢? 其实,本科阶段更多的是为学生打好学科基础,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能沉下心来做科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到了硕士阶段,大家的学术能力都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时再培养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意识完全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再者,大家毕业后会有不同的职业发展选择,有些同学可能会做研发方面的工作,但那样的话研究生读起来会更累,因为要补很多本科没有学过的内容。而有些同学可能就不适合做科研,比如想进入投行或者四大等机构的同学,他们就没有很多时间去做大量的研究。虽然这样一说似乎有点站不住脚,但事实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求学之路。
大家在刚入学的时候不要太纠结于课程有没有学够、研究有没有做好之类的,而是应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如何把课程学习好,如果导师分配的研究任务完成就好。毕竟能够走到IC这个级别的学校,大家的智商和能力都不会很差,只要肯踏出第一步,之后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如果同学们实在不放心自己的学术能力或者对所学的内容有什么疑问的话,可以找个老师或者朋友好好讨论一下。不过,IC是绝对不允许学生“水”课程或是“水”研究的,一旦发现有这种情况发生,后果会非常严重。